首先聲明瞎扯#
當父母沒有子女教育證,只有結婚證。
也沒什麼硬性考核 kpi。
都是憑良心和良知,還有自身失敗成功的經驗,或者親戚朋友同學,或者社會榜樣,或者書籍經驗等等其中多種的混合組合來教育孩子。
同樣目標是 211 985,學習好通過高考,體育真的好是真得特長生,有錢的可以各種曲線混個 211,比如先去國外讀基礎,然後考國內 211 985 就簡單多了,就是錢不那麼簡單了。這個算是高考移民國際版,還有國內版,去新疆等地方也比較容易考上 211,人數少 競爭小。也有根據出生人口確定什麼時候生孩子的,錯過高峰期,就是降低了一點獨木橋難度。這種各種手段,和離婚買房其實差不多,只不過不是直接受益,但這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吧?沒錢的人一般就是如此清高,不執政的人就更能針砭時弊(因為屁股決定頭頂的烏紗帽,忘記大腦吧)。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我覺是個悖論。
孟母三遷,告訴我們學區房的重要性。最多也算因地制宜。
不少程序員,他祖輩可不會編程,也沒機會編程。他卻會編程了。
一些不是編程出生的,而是社會學出來的劉強東 李國慶玩互聯網生意也可以的。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是炮轟因材施教的。
良師,沒有伯樂#
幼無良師 少無良友,壯無實事,老無令名 這個中肯一些。良師即可。
良師我理解就是培養習慣和性格即可。
方向,興趣愛好,說實話,我了解的人很多都是沒有方向和興趣愛好的。
什麼都看,什麼都知道,好像興趣愛好廣泛,籃球足球從來不下場打,談論體育健將明星時候是個巨人一樣,完全可以去接替黃健翔解說。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用我同學一句話概況,就是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多說兩句。
我自己也是迷茫的,除了多掙錢是方向,無所事事就是日常,就像籠中鳥一樣,為了點鳥糧,荒廢了自由,完全自由雖好,可又不能當飯吃。
大多數人做的事情都是掙錢的事情就是掙錢的事情,興趣愛好可能完全和工作沒有關係。
大多數人什麼掙錢就幹什麼,張雪松遇到一個家長,問孩子學習不錯要希望他報考金融或者計算機,張雪松說不錯可以的,你孩子有興趣嗎?後來發現他孩子沒興趣,對賺錢也沒興趣,他要去哈工大學物理。
韋神是教育世家了吧,他對教育沒興趣,就對數學有興趣。老師最牛之處就是讓學生找到興趣愛好吧或者對他教的課程產生興趣吧?但是我相信韋神的學生估計大多數都不這麼想的,去什麼地方高就穩定的掙錢才是他的大多數學生考慮的吧?
我理解的教育本質#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尤其義務教育的。
是生產出適合社會穩定發展,企業穩定發展的人才。篩選那些比較聰明看上去老實一點的人或者已經掌握了其中門道直接收益的人。
不少小孩有不少專利一查是他爺爺奶奶等人給他禮物。這就是門道之一。
遵守紀律,壓抑自己的個性.1984 那個書是不是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我沒有看過。
你太聰明,太有個性,太有想法,頂撞老師和上級,不是鬼才廣告公司,或者你自己開的公司,估計沒有多少公司敢雇用你的吧。
曹雪芹,施耐庵寫的都是禁書了,是自由之書,現在政治也需要自由的勞動力和當時革命的需要。他們所在的當朝確是打壓他們的。
掙錢是掙錢教育是教育?#
學術腐敗,也是教育的失敗,或者說教育偏了。
從政,人民都覺得海瑞是好官,可是官場他混不下去的,任何朝代都是如此。
官都是委任的,不是選舉出來的。你投過幾次票?蘇聯笑話,可以多看看。
知行合一非常難,教育是不交的。你一邊說海瑞的事跡行為多好,一邊為了辦成事請客吃飯,孩子會學會哪一套?
會計不做假賬,不管職業操守,還是法律都有規定,只有一套賬的公司存在嗎?
存在過,或許很快倒閉了。
堅固耐用是好的設計和教育結果吧吧。但是商業上設計了很多不耐用的部件,不能增加外部存儲卡,不能更換電池,筆記本的低溫焊錫設計,電飯煲的一些影響壽命的設計,intle 的 cpu 插針設計。為啥?好的教育和設計,復購率太低,公司完蛋的快一些。
不停地升級軟件系統,是在幫助你有更好的體驗嗎?
想起網盤限流,往大方向上說就是阻礙信息的高效率傳輸,降低國家的發展速度。
但是為啥國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弄個青春版啥的就搪塞過去了?因為還有稅收,企業不盈利哪來的稅收?所以這也是矛盾所在。
企業掙錢的同時還教育你,正常的速度下載是不正常的,只有花錢買到正常的速度才是正常的。
大學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意思,在於理解了意思,然後作奸犯科時毫無顧忌,好不勉強。
一些教育家的觀點#
孔子學校到現在這個模式發展的依舊挺好了,易中天還是誰說過,孔子的殯葬學校,學以致用,現在遇到問題可能是,職業技術學校培養人才 企業會直接用嗎?企業是否要直接培養人才,然後就是涉及利益和權力,政策等各種問題了。
孔子這個案例也側面說明普通教育就是為了培養企業和社會螺絲釘的。
教育方面,我也不是老師,我的孩子也還小,沒上清華北大。
所以,以上觀點羅列是我看過記憶還在的事情,都是錢那樣俗氣的事情。
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經過歷史洗滌,他們的觀點,如果作為國家機器角度,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蔡元培的。
[!NOTE]
蔡元培的教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五育並舉:蔡元培提出了 “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之教育所不可偏廢” 的教育方針,即 “五育並舉”。這一思想主張德智體美和諧發展,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心,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創的。選科制與教授治校:在教學制度上,蔡元培主張採用選科制,認為這種制度有助於學生擴大知識面,促進個性的自由發展。同時,他提倡教授治校,旨在建立民主的管理體系,依靠真正懂得教育和學術的專家來管理學校。
美育觀念:蔡元培提出了 “以美育代宗教” 的觀點,認為美育是自由的、進步的、普及的,而宗教是強制的、保守的。他強調美育不僅僅對少年兒童重要,對各個年齡的人都一樣重要。
教育救國與服務社會: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深受其革命家和教育家的雙重身份影響,他堅信教育能夠救國,提出教育旨在立人,人立則國強的觀點。他希望通過教育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青年,從而挽救時弊,並賦予大學教育以 “服務社會” 的功能。
蔡元培的教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西方現代文明相結合的產物,對中國教育界、思想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開創性,而且對現今的教育改革和發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俺比較認可,不過他的觀點乍一看,就是勞動改造,簡稱勞改,末代皇帝也是如此學習的,效果不錯。
[!NOTE]
陶行知的教育學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包括三個基本原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強調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他認為教育來源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社會即學校則認為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教育應依靠社會的力量。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主張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還包括四大精神和五大主張。四大精神是 “愛滿天下” 的大愛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的奉獻精神、“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 的創造精神和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的求真精神。五大主張包括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和六大解放。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從而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的教育實踐,也為全球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育與生活的緊密結合,認為教育必須與生活結合才能發揮其作用。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對於現代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查資料王陽明似乎也有教育方法。也可以借鑒,相對於蔡元培和陶行知。
其實王陽明早就發現了,不少教育就是傳統兒童教育抑制了兒童的個性發展,視兒童為囚犯,學校為監獄。
[!NOTE]
1. 王陽明的兒童教育思想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特別重視兒童教育,並且對於兒童教育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
(1)揭露和批判了傳統兒童教育不顧及兒童的身心特點,將兒童視為 “小大人” 是致命的弱點。傳統兒童教育抑制了兒童的個性發展,視兒童為囚犯,學校為監獄。
(2)主張兒童教育要順應兒童的性情。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徵,尊重兒童的興趣,對待他們要像對待小樹苗一樣,給予他們春風細雨般的呵護,趨向鼓舞學生。
(3)教育方法:主張採用 “誘”、“導”、“諷” 的 “栽培涵養之方”,即以 “啟發、誘導、諷勸” 的教育方法代替傳統的 “督”、“責”、“罰” 的教育方法。
(4)教育內容:發揮各門課程多方面的作用。詩歌、讀書、習禮等都有其獨特的作用,應當加以綜合運用。
(5)程序:主張動靜搭配,體腦並用,精心安排課程,使學生既能受到道德熏陶,而且能學到知識,鍛煉身體。
(6)教學原則:提出 “隨人分限所及”,教學要量力而行,盈科而進,因材施教。
儘管王守仁進行兒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灌輸封建倫理道德,但是他開始主張教育應當順應兒童的性情,依照兒童的實際接受能力,使兒童在德智體美多方面都得到發展,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義傾向。
教育如何用力?#
教育這個事情,不能像平度一個書記那樣,舉全平度市之力。無論是從武力物力人力財力精力都耗得起,書記教育成人也是用了老大的力了,結果被曝光上了當時的熱搜。
這個也說明教育不是資源多牛多大就好。
[!NOTE]
在一份網傳錄音中,山東省平度市雲山鎮黨委書記王麗稱,“舉全平度市之力,我們無論是從武力物力人力財力精力都耗得起他”,“我豁上了,我有一百種方法去刑事他兒子,我不過是現在還不願去用那些方法”。
教育為了利益服務的,不是像喊口號那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當然也不乏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人。按照口號那麼做。確實牛,我是五體投地的。
王爾德關於 “身處陰溝仰望星空” 的原句是:我們都身處陰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人心向善,人之初,性本善。
用心教育,用愛育人,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擺渡人。這個一般是優秀教師標題。
只有家長才有更大的機會用這句話和行動吧。
再說一個用心的故事吧。就不寫了。
[!NOTE]
柳公權自己更有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的名言。一次,唐穆宗一邊看著柳公權運筆寫字,一邊連連讚嘆,還鄭重其事地問道:“你的字怎麼寫得如此之好呢?” 柳公權當即便以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來作答。這本身就是他寫字的法則。但在此時此刻,他向皇帝講出這樣的話語,顯然是有弦外之音的。柳公權是在告訴皇帝,只有用心做事,才會心正,做事就沒有偏差了。此言說罷,整日沉溺酒色的唐穆宗 “默然改容”,因為他知道柳公權是在進行 “筆諫”。這個 “筆諫” 是真誠而大膽的,真誠在於柳公權希望皇帝能夠律己清正,他以自己的書法心得來打動皇帝;大膽則在於毫不虛偽做作,直言答對,如此 “筆諫” 自然是對唐穆宗的一次有效觸動。